凉山彝族

简介

彝族有 诺苏密撒腊苏罗罗 等多种自称,诺苏语又称彝族北部方言,是彝语最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北部,使用人数接近 250 万,操这种方言的人多自称 “诺苏”。本文中出现的诺苏族即彝族,诺苏语即彝语。下文我们将探讨彝族的文化、信仰及语言特点。

民族志作家们一致认为彝族可以追溯到 2000 年前一个叫做 “尼” 的古老族群。早期的汉语文献将西南地区的人称为乌蛮黑野蛮人)和白蛮白野蛮人)。这些名称几乎是西南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族群的颜色标签,不仅适用于彝族群体,也适用西南地区的苗族、傣族、拉祜族、傈僳族。十二世纪以后,中国文献中逐渐开始用一个含贬义的动物名称 来称呼彝族人,后来演化为叠音名称 “罗罗” (Lolo)。此后中西方都用 罗罗 来指称彝族人,直至 1949 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罗罗 改为 “”。在语言分类学中,罗罗 作为一个语族的名称保留了下来——彝语族(Loloish).

文化

彝海结盟纪念碑A)历史事件:最晚自宋代(960-1279 年)诺苏人的祖先开始居住于中国西南的凉山地区。十三世纪(1253 年),蒙古骑兵自四川、云南、贵州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分支出现了反蒙联盟,开始统一于 “罗罗” 族之下,蒙古贵族加强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司)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元代中央集权的土司制度很可能直接促成了彝族种姓制度的兴起。兹伙即兹莫,是彝族自古以来的首领,属最高的社会等级。元王朝在凉山地区任命过大小不等、为数众多的土司,分片管理着凉山的一切。一般说来,兹莫不一定是土司,而土司基本上都是兹莫。诺伙, 汉语称黑彝,构成了一个更大的贵族阶层,但未被朝廷认可。另一个阶层——节伙属于凉山彝族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其成员是普通老百姓,一般都隶属于一定的兹莫和诺伙

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军长征过凉山,在彝族人民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凉山。这让彝族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获得回报,中国政府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为其首府,种姓制度被废除。一九五七年至五九年大跃进时期,凉山发生暴乱,最终叛乱被平定。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和当时中国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彝族本土文化被打压,直至八十年代民族文化又开始复兴。一九七八年,政府批准通过了 1119 个规范彝文,并推行 “彝汉” 双语教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展开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少数民族大调查及识别计划,彝族成为为数不多的由官方确立书写系统的少数民族之一。

B)民间习俗:彝族社会沿着两个坐标建立起来:宗族及种姓制度。彝族等级制度以血亲认同为标准, 以家支观念和家支组织为依托,将社会关系亲缘化

彝族待嫁新娘彝族社会以父系血统为宗族秩序,每一个彝人都隶属于某一个家支,每一个种姓等级由几个家支组成。居住于一个区域的家支数目是有限的,这一点该区域的人都很清楚,因此家支成员之间的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彝族的宗族是外婚制的,透过不同宗族之间的联姻建立血亲网络。男性成员从父亲那里继承宗族身份,女性则通过婚姻获取身份。

彝族宗族等级由三个种姓组成:兹莫诺伙节伙。兹莫种姓至少占凉山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他们是朝廷所认可的旧贵族的后裔。

诺伙种姓是未被朝廷认可的旧贵族的后裔。节伙种姓主要为独立的农民。同一种姓内的宗族之间是外婚制的,但是同一种姓是内婚制的,兹莫兹莫结婚,诺伙诺伙结婚,节伙节伙结婚,婚姻关系是不同种姓之间的人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一九四九年建国,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彝族种姓制度的经济因素被削弱,但种姓的知识和观念至今依然存在。

除了这三个等级以外,还有第四个等级阿加,他们不属于任何宗族,或是从汉族人那儿抓来的奴隶的后裔,或是没有地方保护的外来者的后裔。这种四个等级的种姓制度让彝族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极为独特的一个民族。文革前后,共产主义作家们用由原始奴隶社会发展至封建社会阶段的彝族社会作为例证,来诠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彝族火把节除了宗族与种姓之外,彝族社会也认可一些不依附於所有者后裔的社会职务surgga ‘有钱人’, ndeggu ‘中间人’, ssakuo ‘战士’, gemo ‘工匠’, bimo ‘祭司’, sunyi ‘巫师’。 Surgga ‘有钱人’ 是凭着他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如土地、牲畜和奴隶,为他提供一个企业家的身份。Ndeggu ‘中间人’ 是为调解社会冲突做特别记录的人。Ssakuo ‘战士’ 在古时化身英雄驰骋战场以证明自己。Gemo ‘工匠’ 或是铁匠,或是金匠,或是银匠。

七月整个凉山地区彝族人会欢度火把节。传说天神恩梯古兹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彝族人的祖先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因而每年的狗月(戊月),在祭司所选定的那一天人们都要点燃火把来庆祝。

信仰

A)传统信仰:彝族有自己的民间多神宗教信仰体系。彝族人能辨识好多位神明的名字,对于那些未识之神则用通用的名称 si 或者 si sse 来指称。

彝族祭司(毕摩Momu Apo 这个词是 “天父” 的意思,用来指称宇宙的创造主。支格阿鲁是洪水之后出现的另一位大有能力的神明,很快又消失了。有一些神明是邪恶的,即邪灵。

除了神明以外,彝族人相信人有灵魂,他们也敬畏祖先的灵魂。他们相信人有三个魂,人死后会回到不同的归所,一个是个体之魂,一个是家庭之魂,一个是宗族之魂。如果亡魂不能回到居住的地方,他们变成恶鬼,到处害人。因此,需要做送魂仪式,请彝族的祭司(毕摩)念《指路经》指引亡魂安全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彝族農莊祭祖通常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敬献酒、猪肉、猪头、鸡蛋等等。巫术和占卜等是彝族民间宗教习俗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念经的形式,借助羊、猪、鸡的内脏来治病、驱鬼、免灾、占卜等。

毕摩苏尼是彝族民间宗教的神职人员。毕摩是彝族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他们几乎会参与任何仪式活动,他们念经主持葬礼、祭祀、禳解、占卜等。毕摩是男性,几乎都是节伙人。彝人认为毕摩保护着彝族的传统文字。毕摩一般是家族内部传承或是拜师学艺而成,学徒过程相当漫长。苏尼是巫师,他们不是通过念经,而是透过跳神与灵界的互动。苏尼不是祖传亦无需拜师,不依赖于种姓、宗族或性别。

B)门徒会:门徒会,另有一个名称是三赎基督教,这是一个一九八九年兴起的秘密宗教组织,声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要信徒赶紧消费,不必工作和劳动。该组织的创立者季三宝是陕西省西安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季三宝因身体的疾病接触三自教会,病愈之后,他开始在乡村医治布道。他和妻子分别改名为三赎許赎。三赎宣称自己是耶稣基督转世投胎的真身,三位一体的第二个位格,许赎是圣灵,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个位格。三赎 1997 年死于一场交通事故,此前他预言 2000 年 1 月 1 日是世界末日。蔚世强(1997-2001)和陈世荣(2001 至今)先后接替了他的位子。

十二使徒三赎及他所拣选的十二门徒负责监督管理数千个秘密聚会点。有报道指出截至 1995 年在中国十二个省份(主要在农村)门徒会约有七十万追随者。1994 年门徒会开始在凉山彝族地区招揽信徒,有数据显示至 2000 年,约有十万彝族人成为追随者,约占当地人口的 5%。2000 年后追随门徒会的人数锐减,因为彝族人意识到这并不是主流正统的基督教。当地的彝族门徒会领袖带领大批追随者转向彝族的新教教会。

2005 年彝语新约圣经的出版也加速了门徒会的衰落。一位匿名人士分析门徒会在彝族地区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彝族人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强烈的不安全感;其二,他们肯定门徒会所宣传的罪、审判、拯救、地狱及天堂等信念。

C)基督教信仰:第一位通过凉山地区的欧洲人是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他于公元 1271 年至 1295 年在中国游历,受到元朝第一位皇帝忽必烈的欢迎。或许是受命为朝廷官员的缘故,他曾多次前往中国南方各省。

杭州马可·波罗塑像 馬可·波羅旅行(1271-1295)

1295 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后用拉丁语写成《馬可·波羅遊記》,当中他描述了一次由成都去往云南的旅程,途径凉山(约于 1280 年)。他并没有直接提及彝族人的祖先。彝族妇女于 1903 年

19 世纪 60 年代,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天主教传教士嘎部业被差派到凉山地区。他在彝族地区宣教长达 30 年,1872 年他出版了一本彝族的民族志。1906 年至 1909 年间,法国军官多隆也曾到过彝族地区,在他的报告中人们发现凉山会理、德昌、西昌有数个天主教事工点。现在还不清楚这些天主教的事工开展了有多久。

1878 年,驻重庆的英国领事贝德禄,曾到川西彝族地区考察,试图通过缅甸和云南向西打通中国内陆的贸易市场。同年来此的还有内地会的李格尔李满。此后,英国领事谢立山曾于 1882、1883、1884 年分别进行了三次探险旅行。在那个年代,到凉山地区的外人必须得到当地保头的担保,这是进入凉山地区的常规程序。1909 年英国游客唐納德·伯克因为没有本地保头担保而被彝族人杀害,他的随行者被卖为奴隶。 1903 年,在贵州西部苗族地区传教的传教士柏格理进入凉山地区考察了六个星期。他是第一个跨过金沙河进入凉山的欧洲人

20 世纪 40 年代,数个基督教差会在凉山地区展开宣教工作。1947 至 1948 年间美国浸信宣道会差派传教士柯饶富任福根前往凉山西昌宣教,并计划翻译彝语圣经。

柯饶富夫妇他们加入了两个英国浸礼会的宣教士,当时中国内地会已经有五个同工在那里服事。柯饶富及任福根在泸沽湖建立了宣教前哨战并向当地人学习彝语。二人在泸沽南街租下一间旧旅店,以之为中心向彝族传教。1949 至 1950 年间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剧变,形势对外国人而言更加恶化,宣教同工常被滋扰。1951 年 2 月因间谍指控任福根被监禁,6 月同工中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去世。浸信宣道会的传教士离开了中国大陆,由香港中转最终回到美国。1951 年至 1966 年,柯饶富定居台湾,将全本新约圣经及旧约翻译成塞德克语。1966 至 1990 年,他担任科罗拉多丹佛市浸信宣道会神学院宣教学教授。

1951 年至 1990 年,彝族的福音工作没有显著进展。20 世纪 90 年代,新部落差会将四福音书翻译为彝语,但没有发表。1996 年至 2005 年,语言宗教研究基金会的成员将新约圣经翻译为凉山彝语,2005 年第一版彝语新约圣经出版,2009 年修订版出版。翻译过程的简介在此网页

语言

A)基本信息:诺苏语,又称凉山彝语,属于汉藏语系缅彝语支,如下图。凉山彝语有五个方言:圣乍Shynra),所地Suondi),阿图Adur),义诺Yynuo)和田坝Lindimu)。圣乍是最大的方言,是政府认可的诺苏语标准方言,大约有超过 100 万人使用。诺苏语在缅彝语支中

县/市 人口 圣乍 所地 阿图 义诺 田坝
西昌

818,033

71,400

10,200

---

---

---

木里藏族自治县

195,938

51,000

---

---

---

---

盐源县

469,674

212,500

---

---

---

---

德昌县

286,574

13,600

51,000

---

---

---

会理县

676,360

---

105,400

---

---

---

会东县

566,111

---

79,900

---

---

---

宁南县

260,844

---

54,400

---

---

---

普格县

221,630

---

68,000

93,500

---

---

布拖县

220,991

---

---

205,700

---

---

金阳县

214,332

---

83,300

71,400

11,900

---

昭觉县

349,996

117,300

96,900

30,600

86,700

---

喜德县

207,478

173,400

---

---

---

---

冕宁县

474,624

142,800

---

---

---

---

越西县

363,674

239,700

---

---

5,100

---

甘洛县

266,847

15,300

---

---

86,700

69,700

美姑县

261,215

---

---

---

251,600

---

雷波县

361,953

---

---

40,800

119,000

---

总计:

6,216,281

1,037,000

549,100

442,000

561,000

69,700

表 1: 凉山彝语的五个方言

 

B)罕见特征:诺苏语有一些罕见的语法特征。

(一)形态学特征首先,诺苏语有语音象征性。例如,在一组反义词组中,前缀 i- 往往表示 “小的”,而前缀 a- 往往表示 “大的”,如下表。

[i] “小的”

[a] “大的”

ix sho

‘短’

a sho

‘长’

ix du

‘瘦/薄’

a du

‘厚’

ix ly

‘轻’

ax ly

‘重’

ix jjy

‘窄’

a jjy

‘宽’

ix nyi

‘少’

ax nyi

‘多’

ix fu

‘细’

a fu

‘粗’

ix nu

‘柔软’

ax guo

‘硬’

iet zyr

‘小’

ax yy

‘大’

表 2: 诺苏语的语音象征性

其次,诺苏语中有两个言谈代词的替补形式,这两个言谈代词 i / op 追踪言谈信息的来源。

(1)

a.

ꇐꄿ1ꃅꇤꏭꉉꇬ1 ꐝꈷꀐꄷ。

 

 

lu dda1

mu ga

jox

hxip

go

i1/*2/*3

jjiex mguo

ox

ddix.

 

 

路达

木嘎

话题助词

单数言谈代词

清楚

引用助词

   

‘路达1 告诉木嘎他1 的理解很清楚。’

 

b.

ꃅꏸꇐꄿ1ꄷꄉꈨꇬ1ꐝꈯꀐꄷ。

 

 

mu jy

lu dda1

ddix

da

gge

go

op1

jjiex mguo

ox

ddix.

 

 

木兹

路达

话题助词

多数言谈代词

清楚

引用助词

   

‘木兹听路达1 说他们1 的理解很清楚。’

第三,定冠词由具有名物化词头 -su 的量词衍生而来。

(2)

a.

ꊿꂷ

 

b.

ꊿꂶꌠ

 

 

co

ma

 

 

co

max su

 

 

量词

 

 

定冠词

   

一个人

   

那个人

 

c.

ꁮꏂꏢ

 

d.

ꁮꏂꏡꌠ

 

 

bbu shy

ji

 

 

bbu shy

jix su

 

 

量词

 

 

定冠词

   

一条蛇

   

那条蛇

此外,诺苏语谓词的特点是有体貌谓词后缀,“光杆动词” 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诺苏语其中一个体貌后缀非常独特,即表 “穷尽助词”,这个助词 sat 可指向三种结构:其一,指向句首名词性短语,表示全称量词(“全部”);其二,修饰动词短语表完成体态(“完全地”);第三,指向形容词短语,表示最高级的意思(“最”)。例如:

(3)

a.

ꊿꉆꑼꌠꐯꇯꄯꒉꉜ

 

 

co

hxit

yuop su

jjy gex

tep yy

hxep

sat.

 

 

定冠词

一起

看、阅读

穷尽助词

   

‘这八个人都在看书。’

 

b.

ꋀꊇꌧꂓꊰꂷꋠꀐ。

 

 

cop wox

syp hmi

ci

ma

zze

sat

ox.

 

 

他们

坚果

量词

穷尽助词

   

(甲)‘他们都吃了十个坚果。’(乙)‘他们完全吃掉了十个坚果。’(丙)‘他们都吃掉了十个坚果。’

 

c.

ꀂꄁꀊꋨꈫꄈꎔ

 

 

i dix

a zzyx

ggux

dax

nrat

sat.

 

 

衣服

指示代词

量词

介词

漂亮

穷尽助词

   

‘那件衣服最漂亮。’

(二)句法特征:诺苏语单句呈现出一种 “时态为条件” 的语序二分法:“正在进行式”(差不多未完成语态)的单句语序为 SOV;“结果式”(差不多完成体)的单句语序为 OSV

(4)

 

正在进行式单句 (SOV 语序)

 

a.

ꀈꑘꃅꎓꇁꉚꐺ。

 

 

at nyop

mu rryr

la hxex

njuo.

 

 

阿妞(女)

木枝(男)

正在

   

‘阿妞正在等木枝。’

 

 

结果式单句 (OSV 语序)

 

b.

ꀈꑘꃅꇤꊌꂿꀐ。

 

 

at nyop

mu ga

wep

mo

ox.

 

 

阿妞(女)

木嘎(男)

得到

   

‘木嘎看见阿妞了。’

语用特征:诺苏语有两个话题助词: ne 是持续性话题的助词, li 是对比性话题助词。两个助词都附着在句首的名词短语后。

(5)

a.

ꃴꑘꃅꏦꀋꌧꀱꋦ。

 

 

vut nyop

ne

mu jie

ap-

syp

bur zzur.

 

 

伍妞(女)

话题助词

木杰(男)

-

认识

好像

 

 

‘对于伍妞而言,她好像不认识木杰。’

 

b.

ꀊꑱꎃꐚꃅꅇꉉ。

 

 

a yit

li

rrop jji

mu

ddop

hxip.

 

 

阿依(女)

话题助词

自然

地,的

 

 

(可能和你所想的不一样) ‘阿依谈吐自然。’

C)书写系统:以下资料源自马嘉思二零一三年所发表的语法书。诺苏语有 43 个辅音,下表以罗马字母(诺苏拼音)呈现并辅以国际音标注音。

诺苏语学习班

诺苏语辅音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四个完全对比发声类型:鼻冠浊、浊、清、送气。此外有一个很罕见的唇颤音 [B],它是 [b] 的音位变体。下文列举了所有发声类型、发音部位的辅音开头的词语。

nb

bb

b

p

nbi ‘分配’

bbi ‘传播’

bi ‘读’

pi ‘切开’

nbie ‘射击’

bbie ‘阴茎’

bie ‘踢’

pie ‘疟疾’

nba ‘捆’

bba ‘驮’

ba ‘交换’

pat ‘孵化’

nbo ‘滚’

bbo ‘走,离开’

bo ‘租’

po ‘逃跑’

nbu ‘诅咒’

bbu ‘存在’

bu ‘豪猪’

pu ‘价格’

nbur ‘全’

bbur ‘写’

bur ‘归还;再’

pur ‘翻身’

nd

dd

d

t

ndi ‘包含’

ddi ‘坏,烂’

di ‘单独的,独自’

ti ‘意思,意味着’

ndie ‘巧’

ddie ‘制造’

die ‘层次’

tie ‘名词化’

ndat ‘足够’

ddat ‘接受’

da ‘放’

ta ‘瓦罐’

ndo ‘喝’

ddop ‘词’

dop ‘指向’

to ‘迅速地切’

ndu ‘挖掘’

ddu ‘家’

dut ‘迈进’

tut ‘家庭’

ndur ‘筛粮’

ddur ‘出’

dur ‘千’

tur ‘剁碎’

mg

gg

g

k

mgie ‘说谎’

ggie ‘打破’

gie ‘猜’

kie ‘切碎’

mga ‘通过’

gga ‘路’

ga ‘落下,摇’

ka ‘想要’

mguo ‘刺绣’

gguo ‘耙,搜索’

guo ‘猛烈的’

kuo ‘勇敢的’

mge ‘荞麦粉’

gge ‘听见’

ge ‘愚蠢的’

ke ‘狗’

mgu ‘爱,喜欢’

ggu ‘九’

gu ‘呼叫’

ku ‘偷’

mgur ‘捡起’

ggur ‘害怕的’

gur ‘使惊恐’

kur ‘年,年龄’

f

v

w

fat ‘释放’

va ‘鸡’

wat ‘鞍’

pu fox ‘误导’

vo ‘雪’

wo ‘熊’

fut ‘六’

vu ‘发疯’

 

fur ‘倒’

vur ‘进入’

 

fy ‘丑陋’

vy ‘买’

 

ss

s

r

sh

ssakuo ‘英雄’

sat ‘标记,记号’

ra ‘叫嚷’

sha ‘溅泼(声)’

 

suo ‘三’

ruop ‘扣动扳机’

shuo ‘刮’

sso ‘学习’

sot ‘呼吸’

ro ‘节俭’

sho ‘丰收’

ssut ‘混合’

su(名物化)

rup ‘倒霉’

shut ‘记得’

ssy ‘一生’

sy ‘血’

ry ‘早’

shy ‘黄金’

ssyr ‘按下’

syr ‘扫’

ryr ggur ggur ‘坚固’

shyr ‘吆喝’

y

x

w

h

yit ‘针’

xi ‘到达’

 

hit ‘伤害’

you(量词)

xuo ‘滑’

wuo ‘拉’

huo ‘倒’

yo ‘羊’

xop ‘泄漏’

wo ‘组’

ho ‘笔,折叠’

 

 

we ‘力量’

he ‘好’

yy ‘水’

xy ‘脚’

 

 

x

h

hx

xit ‘咬’

hit ‘伤害’

hxit ‘八’

xie ‘抓鱼’

 

hxie mat ‘心’

xuo ‘滑’

huoplyt ‘杏子’

hxuo ‘混合,添加’

xop ‘泄漏出去’

hot ‘鞠躬,弓’

hxo ‘成长,提高’

nz

zz

z

c

nzi ‘锤钉子’

zzi ‘桥梁’

zi ‘遗留’

ci ‘落下’

nzie ‘劈,砍’

zzie ‘淋’

zie ‘补偿’

cie ‘鹿’

nza ‘鸟鸣’

zza ‘庄稼,食物’

zapux ‘土墙’

ca ‘热’

nze ‘漂亮’

zze ‘吃’

zep ‘勒紧’

ce ‘盐’

nzup ‘一抱’

zzu ‘戳’

zut ‘挑起’

cu ‘胖’

nzur ‘恨’

zzur ‘居住,生活’

zur bop ‘出身’

cur ‘建造’

nzy ‘规则’

zzy ‘骑(马)’

zy ‘种植’

cy ‘清洗’

nzyr ‘热’

zzyrmuo ‘和平’

zyr ‘收集’

cyr ‘捏,少量’

nr

rr

zh

ch

nra ‘测量,测试’

rraxggie ‘对齐’

zha ‘喂养,饲养’

cha ‘讨论’

nro ‘把…塞入’

rro ‘适应’

zhot ‘鄙视’

chop ‘早饭’

nrep ‘退出’

rre ‘行’

zhep ‘碗’

che ‘饭’

nrut ‘生锈’

rrup ‘筷子’

zhu ‘赞美’

chu ‘刺’

nrur ‘锁’

rrur ‘撒谎’

zhur ‘磨’

mu chur ‘秋天’

nry ‘酒’

rry ‘牙齿’

zhy ‘命令’

chy ‘遗留’

nryr ‘刺穿’

rryr ‘钻出’

zhyr ‘拔起’

chyr ‘撕掉’

nj

jj

j

q

nji ‘快’

jji ‘飞’

Ji(量词)

qi ‘想要’

njie ‘吐’

jjie ‘烧’

jie ‘烧’

qie ‘跳’

njuo ‘漫步’

jjuo ‘崩溃’

juo ‘压扁’

quo ‘肚脐’

njo ‘修直’

jjo ‘有,存在’

jo ‘转向’

qo ‘包含’

nju ‘爬’

jjut ‘腰’

ju ‘管理’

qu ‘银’

njurxzuo ‘驱逐’

Jjur(量词)

jur ‘骨髓’

qur ‘刮胡子’

njy ‘皮肤’

jjy ‘融’

jy ‘膀胱,胆’

qy ‘甜’

m

n

ny

ng

mit ‘饥饿’

nit ‘你的’

nyi ‘坐’

 

mie ‘敏捷的’

hxanie ‘舌头’

nyiet ‘迟’

ngie ‘周转,移交’

mat(助词)

na ‘病,痛’

 

nga ‘我’

muo(量词)

nuo ‘藏’

nyuo bby ‘眼泪’

nguo ‘胸’

mo ‘看’

not ‘肉’

nyot ‘贴,坚持’

ngo ‘哭’

 

ne ‘你’

 

nge ‘是’

mup ‘大麻’

nut ‘沉没的’

nyu ‘爬’

 

m

hm

n

hn

mix ‘平坦’

hmi ‘姓名’

ni ‘萌芽’

ax hni ‘红’

miep ‘前面’

hmie ‘戳,轻打’

niep sha ‘凉山’

xyxhnie ‘鞋’

ma(量词)

hmat ‘教’

nax li ‘慢性病’

hna ‘问’

iet muop ‘梦’

 

ax nuo ‘藏’

 

mot ‘士兵’

hmo ‘打击’

nop ‘你们’

hnop ‘开车’

mu ‘做,使’

hmu ‘蘑菇’

ix nu ‘柔软’

a hnut ‘深’

mur hni ‘同胞’

hmur ‘爆炸’

nurji ‘大豆豆荚’

 

n

l

hn

hl

ni ‘香味’

li ‘向上走’

hnip ‘闻’

hlit ‘晾干’

niep ga ‘南瓜’

lie ‘谎言’

hnietrra ‘蔬菜’

hlie ‘脾,脾气’

na shy ‘斑疹伤寒症’

la ‘来’

hna ‘听’

hla ‘灵魂’

nuo su ‘诺苏’

luo ‘实例’

 

hluo ‘清洗’

no ‘平等’

lo ‘船’

hnox ‘直到’

hlo ‘娱乐’

ne ‘停止’

le ‘牛’

nep ndit ‘缺乏’

hlep ‘月’

nu ‘麻风病’

lu ‘龙’

hnut kip ‘深层土’

hlu ‘炒’

nur ni ‘萌芽’

lur kur ‘城市’

 

hlur ‘溃烂’

诺苏语有八个元音:两个前元音,两个央元音,四个后元音。请见下表。

i

ie

y

e

i(言谈代词)

ie ‘鸭’

 

e ‘是的’(同意)

ddip ‘被称为’

ddie ‘作为’

 

dde(名物化)

gi ‘官方’

gie ‘陌生’

 

get ‘梳理头发’

vi mop ‘斧头’

vie hlur ‘担心’

vy ‘粟’

 

sit ‘杀’

sie ‘触摸,拍打’

syp ‘知道’

 

 

 

shyp ‘七’

shep ‘搜索’

zzip ‘竞争’

zzie ‘雕刻’

zzyt mu ‘世界’

zze ‘磨损’

 

 

zhyp ‘催促’

zhet ‘正确’

nit ‘迁怒’

niep nie ‘母乳’

 

nep ‘细菌’

lip ‘大象’

lie ‘突然出现’

ly ‘要求’

lep ‘摇摆’

u

o

uo

a

 

op ‘鹅’

uox ba ‘青蛙’

ap(否定词)

bu(量词)

bop ‘显示’

buo ‘色彩搭配’

bat zhu ‘小杯’

ddu(名物化)

ddox mu ‘knife’

dduo zip ‘阶梯’

ddap ‘或者’

gut ‘支持’

go(量词)

guo ‘太多’

gat ‘服装’

vu ‘肠’

vot ‘猪’

 

vat ‘美元’

sup ‘相似’

sot ‘计算’

suo ‘悄悄’

sat ‘所有,完成’

shu ‘制作’

shot ‘可耻’

shuo ‘接近’

shax tur ‘子弹’

zzup zzup ‘冰柱’

 

 

zzat ‘盯着’

zhut nyot ‘卷起’

zhop ‘哄’

zhuop zy ‘桌子’

zhat ‘刺绣’

jjut ‘中等’

jjop ‘切’

jjuo ‘劈’

 

mup ‘大麻’

mo ‘犁’

muo(量词)

ma ‘竹子’

nu ‘麻风病’

not ‘肉’

nuo ‘窥视’

na ddi ‘流行病’

lut ‘足够’

lot ‘手’

luop(语言表达词)

lat ‘茶’

诺苏语主要有三个声调,分别是 [55], [33], [21],另外有一个变调 [44],其语音地位较弱,主要出现于复合词中,极少在单音节词中出现。

彝族的不同群体中流传和遗存着共同的宗教历史以及神秘的音节文字体系。彝文与甲骨文的共同点,表现于两者同出巫职。彝文的创制、收集整理以至运用,都与彝族巫职毕摩有紧密的关系。在彝族社会发展历史中,历来彝文多由毕摩掌握和运用,彝文文献亦多由他们世代抄而流传下来,各地彝族民间传说和彝文文献记载,都说毕摩创制了彝文。彝文最早或可追溯到公元前八百年的石刻文字及陶文。

彝文多为独体字,每一个字形与一个音节对应。公元 1000 年后,毕摩通过旋转字符的垂直方向为水平方向,进行了书写上的改革。1978 年中国政府为彝族人口最多的一支——凉山诺苏,规范化了 1119 个彝文字。这一套文字字形的定位又回归至古代的垂直模式。诺苏规范彝文在凉山地区的小学及部分中学作为教学媒介被广泛使用。凉山地区的官方文献以汉语及诺苏彝文两种语言草拟。1995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码字符集中收录了诺苏规范彝文,视窗操作系统 2000中,可以使用特殊的输入法软件打字(彝文)。

彝文为音节文字,音节与文字一一对应。诺苏语有 44 个声母( 43 个辅音声母和 1 个零声母),10 个韵母(8 个平元音、2 个嘎裂元音,4 个超音段(3 个声调及 1 个变调)。理论上来讲,音节的组合可以对应 1,760 个字符,但因为有些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在诺苏语中并不存在,所以 1978 年政府仅标准化了 1,119 个彝文字符。圣乍(Shynra)方言中实际上仅使用其中 1,005 个字符。

音节种类

音节数目

理论上的音节数:

1,760 (= 44 声母 ∙ 10 韵母 ∙ 4超音段调值)

诺苏彝族文字字符:

1,119

实际使用的字符:

1,005

表 3: 诺苏文字的使用

下表所见诺苏规范彝文文字中,实际上不使用的文字以灰色阴影标记。

彝文文字 ꆈꌠꁱꂷꋊꍬꄉꌠ

ꃚꌺ

ꃚꃀ

 

b

p

bb

nb

hm

m

f

v

d

t

dd

nd

hn

n

hl

l

g

k

gg

mg

hx

ng

h

w

z

c

zz

nz

s

ss

zh

ch

rr

nr

sh

r

j

q

jj

nj

ny

x

y

ꃚꌐ

i

ꀀ

 

 

 

 

 

 

 

 

 

 

 

 

 

 

 

 

 

 

 

 

 

 

 

 

 

 

 

 

 

 

 

 

 

 

 

 

 

 

 

 

t

x

 

p

ie

 

 

 

 

 

 

 

 

 

 

 

 

 

 

 

 

 

 

 

 

 

 

 

 

 

 

 

 

 

 

 

 

 

 

 

 

 

 

 

 

 

 

 

 

 

 

 

 

t

x

 

p

a

 

 

 

 

 

 

 

 

 

 

 

 

 

 

 

 

 

 

 

 

 

 

 

 

 

 

 

 

 

 

 

t

x

 

p

uo

 

 

 

 

 

 

 

 

 

 

 

 

 

 

 

 

 

 

 

 

 

 

 

 

 

 

 

 

 

 

 

 

 

 

 

 

 

 

 

 

 

 

 

 

 

 

 

 

 

 

 

 

 

 

 

 

 

 

 

 

t

x

 

p

o

 

 

 

 

 

 

 

 

t

x

 

p

e

 

 

 

 

 

 

 

 

 

 

 

 

 

 

 

 

 

 

 

 

 

 

 

 

 

 

 

 

 

 

 

 

 

 

 

 

 

 

 

 

 

 

 

 

 

 

 

 

 

 

 

 

 

 

 

 

 

 

 

 

 

 

 

 

 

 

 

 

 

 

 

 

 

t

x

 

p

u

 

 

 

 

 

 

 

 

 

 

 

 

 

 

 

 

 

 

 

 

 

 

 

 

 

 

 

 

 

 

 

t

x

 

p

ur

 

 

 

 

 

 

 

 

 

 

 

 

 

 

 

 

 

 

x

 

y

 

 

 

 

 

 

 

 

 

 

 

 

 

 

 

 

 

 

 

 

 

 

 

 

 

 

 

 

 

 

 

 

 

 

 

 

 

 

 

 

 

 

 

 

 

 

 

 

 

 

 

 

 

 

 

 

 

 

 

 

 

 

 

 

 

t

x

 

p

yr

 

 

 

 

 

 

 

 

 

 

 

 

 

 

 

 

 

 

 

 

 

 

 

 

 

 

 

 

 

 

 

 

 

 

 

 

 

 

 

x

 

参考文献

Anonymous (2000). Change among the Nuosu. MA Thesis.

Baber, E. C. (1882). Travels and researches in Western China. London: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Supplementary Papers.

Bradley, D. (2001). Language policy for the Yí. In S. Harrell (ed.), Perspectives on the Yi of Southwest China, 195-213.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hén Guóguāng 陈国光 (2003). Hindu Caste System and Yí Caste System 印度种姓制度与凉山彝族等级制, Bulletin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Issue 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 期。

Chén Shìlín 陈士林 (1985). A Sketch of the Yí language 彝语简志. Běijīng 北京: Nationality Press 民族出版社。

Covell, R. (1990). Mission Impossible. The unreached Nosu on China’s Frontier. Pasadena: Hope Publishing House.

Crabouillet, F. L. (1873). “Les Lolos”. Les Missions Catholiques, Tome V, pp. 71-72, 93-94, 105-107. Lyon.

Gerner, M. (2013). The Grammar of Nuosu. MGL 64. Berlin: Mouton.

Gerner, M. (2015). “Yí 彝.”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General Editor Sybesma, R. Leiden: Brill Online.

Harrel, S. (2001). Ways of being ethnic in Southwest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Hú Sùhuá 胡素华 (2002). Research on structural particles in the Yí language 彝语结构助词研究. Běijīng 北京: Nationality Press 民族出版社.

Jiǎng Yìwén 蒋益文 (2010). Bits on the History of the Yí nationality 彝族历史点滴. Bulletin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15th of October, 2010 《中国民族报》 2010 年 10 月 15 日.

Kupfer, K. (2001). ‘Geheimgesellschaften’ in der VR China: Christlich inspirierte, spirituell-religöse Gruppierungen seit 1978. China Analysis No. 8. Center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Trier, Germany.

Mǎ Chángshòu 马长寿 (1985).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Yí people 彝族古代史,edited by Lǐ Shàomíng 李绍明(主编). Shànghǎi 上海: Shànghǎ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上海人民出版社.

Mǎ Línyīng 马林英, D. E. Walters and S. Walters (2008). Yí-Chinese-English Common Vocabulary 彝汉英常用词词汇. Běijīng 北京: Nationality Press 民族出版社.

Moule, A.C and Pelliot, P. (1938). 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Translated and edited.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Pollard, W. (1928). The life of Sam Pollard of China. London: Seeley.

Zhū Jiànjūn 朱建军 (2007). Bits of Knowledge about Problems of the Yí Script 对彝文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 Bulletin of Nèijiāng Teacher's College, Issue 3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3 期.